第11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傅玲琳教授:超加工食品產物及其潛在致敏性研究
2023-07-22作者:來源:責任編輯:食品界
字體A+AA-

在過去幾十年間,食物過敏的發(fā)病率急劇上升,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飲食因素被認為是導致食物過敏風險升高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膳食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攝入與食物過敏的發(fā)病率存在潛在關聯,但不同形式的AGEs在食物過敏進程中的作用及其致敏途徑差異尚未得到解析。為了探討不同類型AGEs對模式食物過敏原—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進程的影響,制備了不同類型的AGEs,其中OVA-特異性AGEs采用甲基乙二醛誘導OVA發(fā)生糖基化反應制備,OVA-非特異性AGEs為加熱后的小鼠飼料;通過BABL/c小鼠致敏模型分析不同類型AGEs影響食物過敏的表型及其致敏途徑差異。指標包括臨床表型、特異性抗體滴度、免疫細胞亞群、腸道屏障功能和腸道菌群組成等。在小鼠致敏模型中,兩種類型的膳食AGEs均可誘導血清OVA-特異性抗體水平的升高,并表現出嚴重的過敏表型。與OVA致敏組相比,不同類型AGEs均可誘導小鼠產生更強烈的Th2型免疫應答和RAGE基因表達上調。同時,喂食AGEs也顯著降低了小鼠腸道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量,并影響了致敏小鼠的腸道菌群豐富度和結構,總體上,非特異性AGEs對腸道穩(wěn)態(tài)的影響更為顯著。
以上結果表明,不同類型膳食AGEs通過差異途徑影響OVA的致敏模式:OVA-特異性AGEs傾向于誘導Th2免疫應答,OVA-非特異性AGEs偏向于誘導RAGE上調和破壞腸道穩(wěn)態(tài)。本研究可為膳食AGEs影響過食物過敏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并為膳食干預和治療食物過敏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副院長
傅玲琳 教授, 浙江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英國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長期從事食品安全與致敏控制研究,迄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7項,主編學術著作3部(其中國際學術著作2部),主編科普著作3部,主/參編教材5部,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44件(其中國際專利7件),制修訂國家標準12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fā)表學術論文127篇,論文SCI總他引次數為3200余次。獲第十八屆霍英東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科學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chuàng)新獎-杰出青年獎、首屆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獎、浙江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兼歐洲過敏與臨床免疫學學會(EAACI)高級會員、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發(fā)酵產業(yè)協會益生制品分會理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三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具酶標準化技術工作組(SAC/SWG11)委員、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過敏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食物過敏學組委員,國際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