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輝教授:玉木耳多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臟功能、抗氧化活性和對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研究
2023-08-04作者:來源:責任編輯:食品界
字體A+AA-

玉木耳多糖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臟功能、抗氧化活性和對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酸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acid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公認的健康問題。食用菌多糖具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潛力。我們發(fā)現(xiàn)玉木耳多糖(Auricularia cornea var. Li. polysaccharides,ACP)可通過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群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其緩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卻鮮有報道。本研究分析了玉木耳多糖對高脂飲食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的保護作用及機制。分析了組織學和肝臟脂質譜,評估ACP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研究ACP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變化。結果表明,ACP可顯著降低體內胰島素抵抗(HOMAIR)、體脂、肝臟指數(shù)率和體重增加(P<0.05)。改善了HDL-C水平,同時降低了最初由HFD觸發(fā)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ACP介導還可顯著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H & E技術表明ACP介導可降低肝臟脂質積累,降低肝臟損害風險(P<0.05),降低肝臟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肝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顯示ACP抗氧化能力。灌胃ACP可降低IL-6、IL-1β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生成,同時伴有IL-4水平的升高。ACP可調節(jié)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腸道微生物結構,使其接近正常模式。綜上,ACP通過改善肝臟特性和調節(jié)結腸菌群組成來保護HFD誘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結果表明ACP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一個有效途徑。 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藥物學創(chuàng)新中心
孔祥輝,博士,黑龍江省高層次D類人才,碩士生導師,黑龍江省科學院食藥用菌精深加工團隊學術帶頭人,黑龍江省科學院食品微生物學科帶頭人,黑龍江省微生物學會和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食用菌功效成分提取、活性、作用機制、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fā)。主持和負責完成國家科技支撐、省重大、院市級項目20余項,主持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以排名第一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0項;發(fā)表學術論文90余篇(SCI收錄一區(qū)2篇,一區(qū)TOP期刊1篇);主編《黑木耳資源開發(fā)與產業(yè)化應用關鍵技術、功效成分及臨床應用》《北方黑木耳和猴頭菇栽培關鍵技術》等專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