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理:潮汕炒麻葉

2025-07-25作者:黃超鵬來源:中國食品責任編輯:食品界 字體A+AA-

如果要選擇一種青菜來代表潮汕人,私認為非麻葉莫屬。著名美食家蔡瀾先生也說,這種菜只有潮州人才懂得欣賞。

在我的家鄉(xiāng)潮汕,麻葉算是一種青菜,一說采自黃麻,一說采自紅麻。我上網查了一下,不敢確定紅麻與黃麻是否為同一種,家中長輩又說是一種叫“甜麻”的麻葉。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麻植,最常見的作用是制造麻繩與麻布袋,因其外皮韌、纖維多,吸濕性能又好,故經久耐用,是上佳的材料。以前的窮苦人家不想浪費麻葉,便摘回家當菜食用,跟番薯葉一樣,成了家常菜。

麻葉的烹飪方法比一般青菜多了一道工序,得挑選一些嫩葉,不帶枝條,先在滾水里煮過撈出以去其苦味,也有人會在水中加入食鹽以便快速去除苦澀。待油鍋燒熱,加入蒜、姜、豆瓣醬和瀝干水分的麻葉爆炒,與豆瓣醬同炒是常見做法,沒有豆瓣醬則可用醬油代替。也有潮汕人堅持,只有蒜瓣和普寧豆瓣醬炒出來的麻葉才最傳統(tǒng)、最合拍,而且炒菜用的油一定得是“豬朥”(潮州人管豬油叫“豬朥”)。豬油比植物油更香,而麻葉吸油,所以炒麻葉時得加比平常炒菜多一半的油。但在舊時,窮苦人家多無葷腥油水,沒有足夠豬油煮出來的麻葉,其口感可想而知。

另外,麻葉飛水后同樣可以煮湯,和上湯桑葉的做法類似,“上湯”是外地人比較能接受的一種吃法。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菜市場中各式各樣的青菜應有盡有,加上麻葉帶苦澀味,口感粗,初嘗之下會覺得刮嘴,并不為人所好,于是漸漸退出了家鄉(xiāng)人的日常生活,我也是到省城讀書后才在潮州菜館里吃到炒麻葉這道菜。

但如今,富含膳食纖維的麻葉,從最粗、最陋、最不屑的食材一躍成為人們的健康飲食新時尚,有點風水輪流轉的復古感。人們種植麻葉不再用來制作麻繩,而是專門用來食用,最當季的時節(jié)是在夏季,具有清熱祛暑、平喘利尿等作用。篩選后的食用麻葉更加易于入口,身價也大增,成為都市中各大潮汕菜館必點的招牌菜,仿佛菜譜上沒有一道炒麻葉,就不能稱為正宗的潮汕菜館。廚房里的潮汕大廚,炒不出一道美味的麻葉,也不能稱為合格的潮汕廚師。

潮汕人愛吃麻葉,跟愛吃苦瓜一樣,其實是愛它的秉性,外韌內強,內斂有味。善用麻葉,廢物利用,側面印證了種田如繡花的潮汕人的烹飪智慧和勤勞刻苦,萬物皆可當菜入肴。嘗一口麻葉,慢慢回味,慢慢體會那種苦后來甘、甘中帶甜的滋味,道出的正是潮汕人崇尚的吃苦耐勞、先苦后甜。

台中市| 资兴市| 盘山县| 苏州市| 锡林郭勒盟| 祥云县| 延寿县| 紫云| 武邑县| 温泉县| 积石山| 杂多县| 汶川县| 宝应县| 子洲县| 正宁县| 北京市| 湖南省| 浦县| 新晃| 格尔木市| 北流市| 花莲市| 鹤壁市| 彝良县| 五台县| 宜宾县| 台南县| 古交市| 五寨县| 柏乡县| 邵武市| 吉首市| 陆丰市| 清新县| 福建省| 勃利县| 虹口区| 绿春县| 贵德县|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