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資訊動態(tài)
做個合格“吃瓜群眾”,你應(yīng)該知道這些
2019-07-03 16:54:07 科技日報 552
字體 A+ A A-

原標題:做個合格“吃瓜群眾”,你應(yīng)該知道這些

夏天來了,西瓜無疑是最具人氣的水果,在挑瓜的時候你總能看到有些人貌似專業(yè)地拍拍這個聽聽,再拍拍那個聽聽,然后篤定一指“我就要這個瓜了”,每當這個時候總會引得旁人“肅然起敬”。

那么靠這種“聽聲辨瓜”的“神技”真的能挑出好瓜嗎?沒有這種“神技”的人該如何才能挑選出稱心如意的西瓜呢?

“聽聲辨瓜”理論可行,但操作困難

“在果實發(fā)育初期西瓜瓜瓤中的纖維素會相對發(fā)達,可以起到支撐果實形態(tài)的作用。如果我們咬一口未成熟的西瓜,會有柔韌的口感。到了果實成熟時,在纖維素酶的作用下,西瓜果實中的纖維素被降解,有些細胞甚至從纖維素編織的網(wǎng)中脫離出來,成了分散的細胞,這也是熟透的西瓜有‘沙’的口感的原因。這種瓜瓤形態(tài)的改變,會影響敲擊西瓜時持續(xù)振動的變化。”果殼閱讀圖書策劃人、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理事史軍說,“輕拍后,那些聲音略顯清脆(振動頻率高)的西瓜大多是還沒成熟的生瓜,而聲音略顯沉悶(振動頻率低)的則是已經(jīng)成熟的西瓜。”

他表示,這就像敲擊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和一個裝滿沙子的玻璃杯,兩者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對于不同生長階段的西瓜也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

實驗也有力地支持了這種觀點。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進行的一項實驗發(fā)現(xiàn),振動頻率大于189Hz的為生瓜,振動頻率在160Hz到189Hz之間的為適熟瓜,振動頻率在133Hz到160Hz之間的為熟瓜,振動頻率小于133Hz的為過熟瓜。

但是,專家表示,盡管許多人都愛用這一招,但拍瓜聽聲音這種技巧比較難掌握。“聽聲辨瓜”的前提,是能夠把聲音的變化跟瓜瓤的品質(zhì)對應(yīng)起來。而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具備辨析這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能力。

選品種、掂重量,教你幾招挑瓜秘訣

如果說我等“吃瓜群眾”不能“聽聲辨瓜”,那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挑到好瓜呢?

光合作用能力強,蔗糖和果糖轉(zhuǎn)化積累多的品種就甜,這也是西瓜育種的方向。“在北京最常見的西瓜品種就是京欣一號,那些淡綠瓜皮上的深綠色網(wǎng)狀條紋、以及近乎球形的身材就是它們的標志;還有有著綠得發(fā)黑的瓜皮,以及苗條身材的‘黑美人’。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還有春紅玉、金小鳳等頗具個性的西瓜品種。”史軍說,一個西瓜的好壞從根本上還是由基因決定的,而上面說的這些品種是經(jīng)過園藝學家長期培育選擇得到的,從它們的種子萌發(fā)開始就有更高幾率結(jié)出含糖量更高、水分更足的西瓜。

“在選定品種之后,就得看西瓜的新鮮度了。不要選瓜蔓(果柄)已經(jīng)干枯的西瓜,瓜蔓干枯說明西瓜已經(jīng)被摘下來很久了。雖說西瓜能夠長時間保存,但是時間過長的西瓜仍然有變質(zhì)的危險。”史軍說。

有專家表示,瓜蒂顏色偏黃是熟瓜,偏綠是生的;瓜蒂底部的絨毛稀少,往往是成熟的好瓜;瓜皮紋路清晰、花紋長得分散的是熟瓜,如果紋路不是很清楚、偏密,則是生瓜。

還有一種說法是,可以掂一下西瓜的分量。“‘重’意味著這個西瓜的含水量較高,而含水量高就意味著沖淡含糖量。在品種產(chǎn)地相同、大小相近的情況下,那些輕一些的西瓜應(yīng)該更甜。當然,也不是越輕越好,如果西瓜重量過輕,說明瓜可能已經(jīng)過熟,這樣的西瓜無論從口感還是風味上都會大打折扣。”史軍說。(記者 馬愛平)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株洲县| 乌拉特前旗| 淳安县| 涿州市| 扶绥县| 云霄县| 钟祥市| 梁山县| 土默特右旗| 桐乡市| 蓝田县| 祁门县| 渭源县| 新源县| 金平| 什邡市| 千阳县| 荔波县| 泸州市| 新余市| 蒙自县| 上林县| 五指山市| 林周县| 连州市| 扶沟县| 泌阳县| 融水| 绥芬河市| 奉新县| 营口市| 古交市| 沈阳市| 汉中市| 辽阳市| 漯河市| 安塞县| 治多县| 禹城市| 拉孜县|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