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較不同來源地薄荷(青莖和紫莖)及留蘭香資源中上部葉維生素種類和含量差異。方法:水溶性維生素用Luna C18 (2) 100A(200mm × 4.6mm,5μm),流動(dòng)相0.005mol/L 己烷磺酸鈉(用稀磷酸調(diào)pH3.2)- 甲醇(7:3,V/V),流速1.0ml/min,柱溫30℃,紫外檢測(cè)波長(zhǎng)254nm;脂溶性維生素用Hyperclone BDS C18(150mm ×4.6mm,5μm),流動(dòng)相甲醇- 乙酸乙酯(95:5,V/V),流速1.0ml/min,柱溫25℃,紫外檢測(cè)波長(zhǎng)275nm。結(jié)果:在薄荷和留蘭香中上部嫩葉中僅檢測(cè)到VC、VD2 和VK1,它們均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VC、VD2 和VK1 平均空白回收率分別為99.85%、81.61% 和90.27%。所有薄荷材料中,來源四川簡(jiǎn)陽(yáng)的薄荷VC 含量最高,達(dá)118.41mg/100g,而VD2 和VK1 存在于重慶的兩份薄荷材料中,含量相對(duì)較高。留蘭香中VC 含量普遍低于薄荷中VC 含量,多數(shù)紫莖薄荷比青莖薄荷VC 含量高。VD2 和VK1 在薄荷和留蘭香間,以及紫莖和青莖薄荷間差異不明顯。結(jié)論:該方法適用于薄荷資源新鮮葉片維生素含量同時(shí)測(cè)定。薄荷和留蘭香中上部嫩葉中各維生素種類一致,含量不盡相同,存在一些個(gè)別維生素含量較高的資源材料,同時(shí)薄荷普遍比留蘭香VC 含量高。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tái)區(qū)洋橋70號(hào)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guó)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hào) 京ICP備14033398號(hà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