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為控制德爾卑沙門氏菌(Salmonella Derby)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污染,研究不同體積分數(shù)次氯酸鈉對S. Derby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方法:采用結(jié)晶紫染色法和平板菌落計數(shù)法觀察次氯酸鈉對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效果,進一步觀察不同體積分數(shù)次氯酸鈉作用下沙門氏菌泳動能力和生物被膜內(nèi)細胞的代謝活性、胞外聚合物含量和微觀形態(tài)的變化規(guī)律。結(jié)果:次氯酸鈉的最小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為0.08%(體積分數(shù),下同),亞MIC(0.04%、0.02%、0.01%)的次氯酸鈉可以抑制S. Derby生物被膜的形成,對成熟生物被膜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不同亞MIC次氯酸鈉的作用效果差異顯著(P<0.05);不同體積分數(shù)次氯酸鈉處理能降低生物被膜內(nèi)細胞代謝活性,抑制胞外多糖的合成,且不同體積分數(shù)次氯酸鈉的作用效果差異顯著(P<0.05)。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次氯酸鈉處理使得生物被膜厚度減小、活菌數(shù)減少、死菌數(shù)增多、細菌由聚集狀態(tài)變?yōu)榉稚顟B(tài)。結(jié)論:不同體積分數(shù)次氯酸鈉對S. Derby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一作用與干擾細菌生長、生物被膜內(nèi)細胞代謝活性和胞外多糖的合成有關(guān)。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