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評估優(yōu)勢霉菌對稻谷品質(zhì)的影響,以湖南秈稻為研究對象,將接種不同霉菌的稻谷于30 ℃和85%相對濕度環(huán)境中儲藏。對不同儲藏時期的樣品,分別測定稻谷的霉菌數(shù)量、色度、脂肪酸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淀粉酶活力、多酚氧化酶活力和過氧化氫酶活力。結(jié)果表明:稻谷中分離出的黃曲霉和黑曲霉菌株菌落直徑最大,黃曲霉與黑曲霉對稻谷產(chǎn)生的劣變影響也相對更大,接種這兩種菌的稻谷儲藏10 d后菌落總數(shù)分別增加了2.029、1.960(lg(CFU/g)),幾乎將稻谷表面全部覆蓋,而儲藏末期,接種黃曲霉的稻谷褐變最為嚴重。儲藏末期,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含量在接種黑曲霉的稻谷中最高(分別為148.93 mg/100 g、108.82 nmol/g),其次是接種黃曲霉的稻谷(分別為118.48 mg/100 g、96.47 nmol/g);對多酚氧化酶活力影響最大的是黃曲霉,接種黃曲霉的稻谷儲藏到第10天其多酚氧化酶活力僅為2.444 U/mg;對稻谷過氧化氫酶活力影響最大的是黃曲霉和黑曲霉,儲藏第10天的稻谷其活力分別僅為0.014 U/mg和0.181 U/mg。綜上,在未來儲糧安全研究中,應(yīng)更加關(guān)注對于黃曲霉和黑曲霉的防控。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