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縮小無水保活運輸包裝充氧量的范圍,降低運輸包裝環(huán)境成本。設(shè)定不同充氧量(O2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60%、80%、98%)包裝花鱸,冷卻后進行無水活運,檢測其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體表黏液溶菌酶活力,并觀察鰓組織形態(tài)學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運輸時間下,60% O2包裝組花鱸血清中MDA濃度最低,80% O2包裝組花鱸血清中SOD活力保持穩(wěn)定,運輸中98% O2包裝組花鱸體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處于最低水平。取正常花鱸魚鰓(CK)、運輸0 h(降溫未包裝運輸)和運輸8 h(O2體積分數(shù)60%、80%、98%)的鰓絲進行組織切片觀察:運輸0 h時鰓絲明顯腫脹,運輸8 h時鰓小片均出現(xiàn)融合黏連;鰓小片上皮細胞包括環(huán)形微嵴(circulars microridged,CM)、星點棒狀(star point rod-shaped,SPRS)和微絨毛(microvilli,MIC),60%、80%、98% O2包裝組運輸8 h時,鰓小片表面因無水操作造成皺起不平,CM、SPRS數(shù)量減少,MIC幾乎不可見;鰓絲內(nèi)部游離線粒體增多且趨于表皮,黏液細胞減少,表皮邊緣CM變粗或脫落,80% O2包裝組魚鰓組織形態(tài)保存完好,更接近CK組。因此,建議無水活運包裝充氧體積分數(shù)選用60%~80%。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