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 株雞白痢沙門氏菌噬菌體Pu29為研究對象,全面分析其生物學(xué)及基因組特性,將其作為識別元件,建立基于噬菌體Pu29的沙門氏菌磁分離富集技術(shù)。該噬菌體屬于輪狀病毒屬(Roufvirus),具有二十面體的頭部和不可收縮的長尾部。Pu29具有較寬的宿主譜,15 min時對宿主細(xì)胞的吸附率為88.67%,潛伏期為30 min,裂解期為180 min,裂解量為115.74 PFU/cell。同時Pu29具有較好的耐熱性(30~60 ℃)和pH值耐受性(pH 4~11)。Pu29基因組由45 715 bp(GC含量46.08%)和81 個開放閱讀框組成,包括18 個具有已知功能的閱讀框,不攜帶編碼毒性或抗性因子的基因。通過酰胺反應(yīng)將噬菌體Pu29與羧基化的納米磁珠偶聯(lián)制備探針PhagePu29-MBs。使用25 μg探針與沙門氏菌在37 ℃孵育20 min時,對沙門氏菌的捕獲效率最高可達(dá)到83.93%,最低捕獲細(xì)菌濃度為45 CFU/mL。采用透射電鏡觀察到PhagePu29-MBs能夠特異性地捕獲沙門氏菌。在加標(biāo)樣品中,PhagePu29-MBs分離富集沙門氏菌的捕獲效率最高能達(dá)到92.92%。該方法分離富集沙門氏菌的時間大約為30 min。因此,本研究基于噬菌體Pu29建立了一種快速、特異性強(qiáng)的沙門氏菌磁分離方法,可為基于噬菌體快速分離富集食源性病原菌奠定研究基礎(chǔ)。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