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基于代謝組學的‘鐵觀音’和‘水仙’品種茶葉化學成分解析
來源:導入 閱讀量: 199 發(fā)表時間: 2024-03-14
作者: 周闖,趙燕妮,周夢雪,彭佳堃,陳丹,王哲,林智,陳雪峰,戴偉東
關(guān)鍵詞: 茶樹品種;加工工藝;化學成分;代謝組學;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
摘要:

為探究茶樹品種及加工工藝對茶葉化學成分的影響,本實驗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zhì)譜的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對同一產(chǎn)地的‘鐵觀音’和‘水仙’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的綠茶、清香烏龍茶、濃香烏龍茶和紅茶展開化學成分解析。結(jié)果表明,不同品種茶樹制成的茶葉化學成分具有較大差異。其中,‘鐵觀音’品種制成的4 類茶葉中大部分脂類、生物堿類及甲基化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較高,‘水仙’品種制成的4 類茶葉中茶氨酸、大部分兒茶素類、黃酮(醇)糖苷類、酚酸類、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較高。加工工藝對茶葉化學成分也具有顯著影響,共篩選了127 種差異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兒茶素類、原花青素類、生物堿類及部分氨基酸類化合物在綠茶中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茶類;部分氨基酸類與部分黃酮(醇)糖苷類(如槲皮素-3-半乳糖苷、山柰酚-3-葡萄糖酰蕓香糖苷等)化合物在清香烏龍茶中含量相對較高;濃香烏龍茶中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兒茶素類、部分黃酮(醇)糖苷(如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柰酚-3-(6”-乙酰基半乳糖苷)等)及脂類化合物含量較高;而紅茶中則含有更豐富的茶黃素類化合物及少部分的黃酮(醇)糖苷類化合物。本研究較為系統(tǒng)地闡明了‘鐵觀音’和‘水仙’品種茶葉的化學成分差異及不同加工工藝對茶葉化學成分的影響。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澎湖县| 泰兴市| 山东| 安龙县| 东乡县| 镇沅| 大英县| 阜城县| 湖口县| 鄢陵县| 恩平市| 合川市| 孝感市| 邵阳市| 莆田市| 涞水县| 扎兰屯市| 容城县| 永寿县| 白朗县| 吉木乃县| 云南省| 安乡县| 阿拉善盟| 武胜县| 商水县| 黄浦区| 中宁县| 中方县| 左贡县| 梁平县| 西乌| 锦州市| 施秉县| 伊宁县| 台湾省| 梁河县| 乾安县| 汤阴县| 宾川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