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資訊動態(tài)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fā)布春季預防食源性疾病提示
2024-03-21 13:08:10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307
字體 A+ A A-

初春季節(jié),氣溫回升,萬物復蘇,山上、野外、路邊、公園里、小區(qū)綠化帶各種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毒蘑菇、有毒野菜及鉤吻(藥酒)中毒事件,并引起死亡。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fā)布了《春季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提示》,列出3點提示。

一、預防毒蘑菇中毒

春季毒蘑菇中毒多見于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南方地區(qū),主要由自采或誤食野生蘑菇引起,多發(fā)生在家庭和街頭攤點。毒蘑菇中毒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幻視幻聽、譫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腫大、呼吸困難、肝損害甚至死亡等。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各地應根據(jù)當?shù)囟灸⒐街卸镜奶攸c、毒蘑菇種類、高發(fā)季節(jié),結合氣溫、濕度、降雨量等因素,在野生蘑菇成熟期前進行預警預報,及時發(fā)布風險警示或消費提示;在野生蘑菇采食期,產(chǎn)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習慣地區(qū)的有關單位,應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告知廣大居民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在發(fā)生過誤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議豎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二、預防有毒野菜、野果中毒

春季野菜生長旺盛,因誤采誤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漸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有毒植物與野菜、野果的外觀相似(如:毒芹與水芹、化兒草與血皮菜,馬桑果和桑葚等),誤采誤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飪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會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發(fā)生在家庭和農(nóng)家樂等場所,野果中毒多因兒童和野外作業(yè)者誤采誤食引起,中毒癥狀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多見,嚴重的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如:毒芹、狼毒草等)。因此不要隨意在公園、路邊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認識的野菜、野果食用,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養(yǎng)生”“藥用”“治療”功效。

 三、預防鉤吻中毒

鉤吻是一種馬錢科植物,又名斷腸草、野葛、毒根、大茶藥等,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鉤吻植株全身劇毒,攝入任何一部分都可能中毒,特別是嫩芽毒性最強。其毒性成分鉤吻堿是一種極強的神經(jīng)毒,可直接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毒潛伏期短,一般在口服數(shù)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xiàn)臨床癥狀。主要中毒表現(xiàn)為頭昏、視物模糊、惡心、嘔吐、步態(tài)不穩(wěn)、肌肉無力、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因心臟及呼吸衰竭死亡。

由于鉤吻有劇毒,民間一直以外用為主,忌內服,多為搗碎或研磨后調敷患處,也可以煎水洗或煙熏,具有祛風,消腫止痛、去毒殺蟲的功能。鉤吻的花、根莖的形狀與一些常用藥材如金銀花或穿山龍等十分相似,消費者誤用鉤吻的根、葉制備藥酒、涼茶或煲湯,飲用后可引起中毒。因此,預防鉤吻中毒,主要是防止誤食誤服,非專業(yè)人士應謹慎使用中草藥制備藥膳食品和藥酒。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石阡县| 尼木县| 昆明市| 灵宝市| 来宾市| 孝昌县| 广西| 西贡区| 桃园市| 桦南县| 玉田县| 德格县| 博爱县| 宁阳县| 镶黄旗| 山东省| 保德县| 都匀市| 隆安县| 太原市| 湖北省| 阿巴嘎旗| 宜宾市| 建阳市| 凤山县| 西乌| 望奎县| 荆门市| 常宁市| 琼结县| 金寨县| 襄樊市| 武城县| 通山县| 江陵县| 普兰店市| 阿拉善左旗| 贡觉县| 巴塘县| 宝山区|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