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對杏果采后病害的控制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206 發(fā)表時間: 2017-06-07
作者: 潘靜宇,李永才,畢 陽,唐 瑛,王 迪
關(guān)鍵詞: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杏果;互隔交鏈孢;匍枝根霉;病害控制
摘要:

通過離體和體內(nèi)實驗研究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處理對杏果采后黑斑病和軟腐病的控制。離體實驗結(jié)果表明,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對互隔交鏈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絲生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丁酯抑制效果較好,并隨著處理劑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顯著增加,100 μL/L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對A. alternata和R. stolonifer菌落生長的抑制效果佳,其對菌落直徑的抑菌率分別達到了23.70%和62.48%,同時發(fā)現(xiàn)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對R. stolonifer的抑制作用較強。體內(nèi)實驗結(jié)果表明,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能有效地控制損傷接種的杏果黑斑病和軟腐病的擴展,對軟腐病的控制效果較好。其中240 μL/L的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杏果黑斑病和軟腐病的抑制效果最佳。進一步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了對羥基苯甲酸酯類與熱水復(fù)合對杏果的最佳防腐處理條件為32 μL/L的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在50 ℃熱水中浸泡7 min,該復(fù)合對采后杏果的病害控制效果最佳,驗證實驗表明,其對黑斑病和軟腐病的抑菌率分別達到了32.22%和51.84%。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楚雄市| 建瓯市| 阳高县| 彩票| 湾仔区| 应城市| 阿拉善左旗| 安义县| 秀山| 通河县| 井研县| 闽侯县| 台北市| 台安县| 依兰县| 平和县| 舟曲县| 渭南市| 鄯善县| 上蔡县| 深水埗区| 崇左市| 平湖市| 盘锦市| 泰来县| 辽宁省| 南汇区| 石家庄市| 榆中县| 防城港市| 民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元江| 个旧市| 麻江县| 闽侯县| 兰考县| 绍兴县| 中牟县| 沙坪坝区|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