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肉雞屠宰加工生產鏈中沙門氏菌的污染調查及ERIC-PCR溯源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50 發(fā)表時間: 2017-06-07
作者: 朱恒文,方艷紅,王元蘭,魏建忠,劉軍軍,占松鶴,趙洪武,孫 裴,王桂軍,李 郁,*
關鍵詞: 肉雞|屠宰加工|沙門氏菌|污染狀況|溯源
摘要:

目的:了解肉雞屠宰加工過程中沙門氏菌的污染狀況及其溯源性追蹤,分析沙門氏菌污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降低食源性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方法:分別采集兩家肉雞屠宰加工廠(FX、GZ)生產鏈中的肉雞胴體表面、肉雞泄殖腔、嗉囊內容物、環(huán)境、設備及器具表面樣品,應用常規(guī)法及PCR進行沙門氏菌分離鑒定,通過基因間重復序列為引物的聚合酶鏈式反應(ERIC-PCR)分型技術對沙門氏菌分離株進行基因分型,利用NTSYS-pc 2.10軟件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兩家加工廠的沙門氏菌總檢出率為1.37%(16/1171),F(xiàn)X的檢出率較低(0.18%),與GZ(2.39%)間差異極顯著(P<0.01);FX僅于凈膛后肉雞胴體體表檢出Ⅳ型沙門氏菌;GZ屠宰、煺毛及凈膛后的肉雞胴體體表、肉雞泄殖腔、嗉囊內容物、脫毛指及凈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檢出Ⅰ型沙門氏菌,煺毛、冷卻后肉雞胴體及凈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檢出Ⅲ型沙門氏菌,運輸車表面檢出Ⅴ型沙門氏菌,另有脫毛指表面檢出Ⅱ型沙門氏菌。結論:肉雞的宰前及煺毛、凈膛過程為引發(fā)生產鏈沙門氏菌污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肉雞的進廠檢疫及設備與器具的日常衛(wèi)生管理有利于降低沙門氏菌的污染。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乐山市| 张家川| 盐边县| 额尔古纳市| 兴仁县| 伊吾县| 德州市| 蛟河市| 磐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屏东市| 阳高县| 凤台县| 望江县| 襄垣县| 安康市| 都匀市| 昆明市| 新密市| 启东市| 阿鲁科尔沁旗| 都匀市| 达尔| 东方市| 泰和县| 哈密市| 辽中县| 永兴县| 阿拉善盟| 东台市| 赤壁市| 舟曲县| 龙井市| 龙里县| 镇巴县| 阳城县| 普宁市| 封开县| 从江县| 安乡县|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