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肉雞屠宰加工過程中沙門氏菌的污染狀況及其溯源性追蹤,分析沙門氏菌污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降低食源性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方法:分別采集兩家肉雞屠宰加工廠(FX、GZ)生產鏈中的肉雞胴體表面、肉雞泄殖腔、嗉囊內容物、環(huán)境、設備及器具表面樣品,應用常規(guī)法及PCR進行沙門氏菌分離鑒定,通過基因間重復序列為引物的聚合酶鏈式反應(ERIC-PCR)分型技術對沙門氏菌分離株進行基因分型,利用NTSYS-pc 2.10軟件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兩家加工廠的沙門氏菌總檢出率為1.37%(16/1171),F(xiàn)X的檢出率較低(0.18%),與GZ(2.39%)間差異極顯著(P<0.01);FX僅于凈膛后肉雞胴體體表檢出Ⅳ型沙門氏菌;GZ屠宰、煺毛及凈膛后的肉雞胴體體表、肉雞泄殖腔、嗉囊內容物、脫毛指及凈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檢出Ⅰ型沙門氏菌,煺毛、冷卻后肉雞胴體及凈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檢出Ⅲ型沙門氏菌,運輸車表面檢出Ⅴ型沙門氏菌,另有脫毛指表面檢出Ⅱ型沙門氏菌。結論:肉雞的宰前及煺毛、凈膛過程為引發(fā)生產鏈沙門氏菌污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肉雞的進廠檢疫及設備與器具的日常衛(wèi)生管理有利于降低沙門氏菌的污染。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