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通量測序的宏基因組學技術對我國蛋雞養(yǎng)殖相對集中的吉林、安徽、北京和河北4 個地區(qū)不同蛋源表面菌群多樣性進行分析,比較研究4 個地區(qū)蛋源表面微生物種類。結果表明:4 個地區(qū)蛋源表面細菌組成主要是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吉林地區(qū)的蛋源樣品細菌組成為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相對豐度分別為49.12%、31.93%和8.41%。安徽、北京和河北地區(qū)的蛋源表面細菌組成相似,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3 個地區(qū)的優(yōu)勢菌門均為Proteobacteria,豐度均超過50%,分別為77.03%、57.93%和84.28%;不同地區(qū)樣品微生物屬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吉林地區(qū)的蛋源樣品中豐度較高的菌屬為考克氏菌屬(Kocuria)和短狀桿菌屬(Brachybacterium),豐度分別為10.1%和9.83%;安徽、北京和河北3 個地區(qū)菌屬分布較為相似,優(yōu)勢菌屬均為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且存在致病菌屬,即安徽地區(qū)蛋源樣品致病菌屬為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豐度為1.20%,北京地區(qū)蛋源樣品致病菌屬為Staphylococcus 3.53%和埃希氏菌志賀氏菌屬(Escherichia-Shigella)豐度為3.15%,河北地區(qū)蛋源樣品致病菌屬為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豐度為16.28%。可見不同地區(qū)蛋源表面主要微生物門水平和屬水平都存在一定差異性,相對豐度差異更顯著,北方地區(qū)與中部以南地區(qū)蛋源表面微生物差異明顯(P<0.01),北方地區(qū)更適宜禽蛋生產(chǎn),為保障液蛋制品的安全性,蛋制品企業(yè)應該根據(jù)蛋源表面微生物組成情況適當調整消毒處理方法,對液蛋制品加工行業(yè)有著重要意義。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