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腌制臭雞蛋中微生物多樣性分析及關鍵物質含量測定
來源:食品科學網 閱讀量: 151 發(fā)表時間: 2020-12-03
作者: 陳偉,李楊,谷新晰,談蘇慧,盧海強
關鍵詞: 臭雞蛋;微生物菌群;生物胺;食品安全;發(fā)酵食品
摘要:

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臭雞蛋鹵汁中的細菌16S rDNA V3-V4區(qū)和真菌ITS1區(qū)域進行測序,探究腌制臭雞蛋鹵汁中微生物群落組成和多樣性;測定臭雞蛋樣品中的關鍵物質含量(游離氨基酸、水解氨基酸、生物胺和膽固醇)。結果表明,臭雞蛋鹵汁中共鑒定3 460 個可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真菌和細菌分別有712 個和2 748 個OTU,其中7 個細菌門和6 個真菌門,68 個細菌屬和41 個真菌屬。細菌的優(yōu)勢菌門為鹽厭氧菌門(Halanaerobiaeota,53.96%),優(yōu)勢菌屬為鹽厭氧菌屬(Halanaerobium,53.89%);真菌的優(yōu)勢菌門為子囊菌門(Ascomycota,35.04%),優(yōu)勢菌屬為蠟蚧菌屬(Lecanicillium,11.64%)。經測定,臭雞蛋中含有6 種常見生物胺中的3 種,分別是色胺((69.02±0.74)mg/kg)、組胺((8.33±0.53)mg/kg)和酪胺((129.45±1.12)mg/kg);臭雞蛋樣品中游離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質量分數為(3.42±0.111)%(6.89±0.440)%,其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為鮮雞蛋的11.4 倍,臭雞蛋樣品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相比于鮮雞蛋分別減少44%、47%和3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相比于鮮雞蛋增加了59%。本研究明確了臭雞蛋中的菌群結構和優(yōu)勢菌屬,為探究臭雞蛋發(fā)酵機制,規(guī)范其生產和質量安全提供了理論依據。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哈巴河县| 沂水县| 信宜市| 蚌埠市| 庆云县| 新和县| 宣汉县| 麻栗坡县| 河东区| 台州市| 黄骅市| 陵水| 黄陵县| 桂阳县| 太湖县| 杭锦旗| 渭源县| 册亨县| 英山县| 清徐县| 揭阳市| 和平区| 庆安县| 岗巴县| 建瓯市| 松潘县| 沭阳县| 靖西县| 乃东县| 仙居县| 广德县| 巴东县| 冀州市| 大丰市| 云梦县| 苍溪县| 昌乐县| 漳浦县| 迁安市| 吉木萨尔县|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