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獼猴桃皮多酚(kiwifruit peel polyphenols,KP)對高脂膳食大鼠脂代謝的影響及其機(jī)制。方法:將雄性SD大鼠隨機(jī)分為正常對照組(NC組)、高脂膳食組(HF組)以及獼猴桃皮多酚低(LKP)、中(MKP)、高(HKP)劑量干預(yù)組。連續(xù)灌胃9 周后,宰殺大鼠,測定肝指數(shù)、脂肪指數(shù),腸系膜脂肪、腹部脂肪、睪腎周脂肪質(zhì)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xiàn)FA)濃度以及肝臟脂代謝相關(guān)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xiàn)AS)、乙酰輔酶A羧化酶(acetyl CoA-carboxylase,ACC)、肉堿棕櫚酰轉(zhuǎn)移酶1(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 1,CPT-1)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mRNA表達(dá)水平。結(jié)果:與HF組相比,干預(yù)組的肝指數(shù)以及MKP、HKP組脂肪指數(shù)顯著降低(P<0.05);MKP、HKP腸系膜脂肪、睪腎周脂肪質(zhì)量較HF組顯著下降(P<0.05),腹部脂肪各組間無顯著性差異;干預(yù)組血清TG、LDL-C濃度顯著下降(P<0.05);MKP、HKP組的TC、FFA濃度顯著下降、HDL-C濃度顯著上升(P<0.05);脂肪合成相關(guān)基因(ACC、FAS)表達(dá)顯著下調(diào)(P<0.05);脂肪分解相關(guān)基因CPT-1以及MKP、HKP組PPAR-α表達(dá)顯著上調(diào)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