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測定漂燙水、漂洗水、鹽漬水以及剩余海帶中碘離子(I-)、碘酸根(IO3-)、一碘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MIT)和二碘酪氨酸(diiodotyrosine,DIT)4 種碘形態(tài)的含量,研究海帶漂燙-漂洗-鹽漬過程中碘形態(tài)的溶出規(guī)律。鮮海帶、漂燙海帶、一次漂洗海帶和二次漂洗海帶I-含量在1 689.41~8 753.24 mg/kg,IO3-含量在42.67~442.00 mg/kg之間,MIT和DIT含量分別在698.22~861.90 mg/kg和123.97~158.67 mg/kg之間。其中漂燙過程I-、MIT和DIT溶出率最高,分別為(64.38±2.99)%、(19.35±0.97)%和(6.55±0.53)%。隨著海帶加入量的增大,除漂燙水的DTT外,所有水體中I-、MIT和DIT含量整體上呈先增大后趨于平穩(wěn)的趨勢,所有水體中IO3-含量均呈上升趨勢。隨海帶漂燙顆數(shù)增加,I-溶出率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變,與鮮海帶相比,第1顆鹽漬海帶的I-含量降低(80.72±2.66)%,碘主要以I-的形式釋放到水體中,并且在漂燙過程中釋放量最大。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tái)區(qū)洋橋70號(hào)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hào) 京ICP備14033398號(hà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