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shí)驗(yàn)以優(yōu)良泡核桃品種‘黔核7號’為對象,研究去皮種仁發(fā)育過程中總酚、總黃酮、單體酚含量和酚類代謝關(guān)鍵酶活性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與體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種仁中總酚、總黃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發(fā)育過程中均呈上升趨勢,于果實(shí)成熟期達(dá)到最大值,總酚、總黃酮含量分別為0.05 mg/g(沒食子酸當(dāng)量,以鮮質(zhì)量計(jì))和0.03 mg/g(蘆丁當(dāng)量,以鮮質(zhì)量計(jì));果實(shí)成熟期鐵離子還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xiàn)RAP)為0.019 mmol/g,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陽離子自由基半清除濃度分別為43.57 mg/mL和16.86 mg/mL。在種仁中鑒定出8 種單體酚,各單體酚含量變化差異大,總體來看,在成熟后期都有所降低,但平均含量以丁香酸最高,兒茶素次之,阿魏酸最低。總酚、沒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含量與FRAP呈正相關(guān),兒茶素、丁香酸、蘆丁含量與DPPH自由基、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關(guān)。代謝酶活性分析表明,伴隨種仁的發(fā)育分支酸變位酶(chorismate mutase,CM)、分支酸合成酶(chorismate synthase,CS)、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在種仁充實(shí)期達(dá)到最高,肉桂酸4-羥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活性變化規(guī)律呈“N”字型,并在成熟后期達(dá)到最大,4-香豆酸-CoA 連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耳酮異構(gòu)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快速下降后在成熟期略有回升;總酚、沒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與CM、PAL、C4H呈正相關(guān),與CS、4CL、CHS、CHI呈負(fù)相關(guān),丁香酸、蘆丁與CS呈正相關(guān)。綜上所述,泡核桃‘黔核7號’去皮種仁在完熟期多酚類物質(zhì)含量、抗氧化性都較高。本研究可為泡核桃種仁食品性功能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