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大竹米酒滋味品質與細菌類群的關聯性分析
來源:食品科學網 閱讀量: 189 發(fā)表時間: 2023-10-30
作者: 向凡舒,蔡文超,郭壯,劉慧杰,余海燕,單春會
關鍵詞: 米酒;電子舌;有機酸;氨基酸;細菌類群
摘要:

為揭示大竹米酒滋味品質與細菌類群的關聯性,在采用電子舌對其各滋味指標進行數字化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有機酸和氨基酸的種類及含量進行解析,同時對其蘊含的乳酸菌類群進行分離鑒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其細菌類群進行了揭示和功能預測,最后對各滋味指標與細菌類群的相關性進行計算。結果顯示,大竹米酒在咸味、酸味和苦味指標上的差異較大,米酒中含有7 種有機酸和15 種氨基酸,其中有機酸以乳酸(8.82 mg/g)和乙酸(6.27 mg/g)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8.06 mg/g)、亮氨酸(4.10 mg/g)和天冬氨酸(3.94 mg/g)為主。通過純培養(yǎng)共分離出14 株乳酸菌,鑒定為5 個種,分別為發(fā)酵乳桿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4 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4 株)、副干酪乳桿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2 株)、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 株)和假腸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2 株)。高通量測序結果表明,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為平均相對含量大于1.0%的細菌門,累計含量達96.93%;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片球菌屬(Pediococcus)、魏斯氏菌屬(Weissella)、乳球菌屬(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屬(Leuconostoc)和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為平均相對含量大于1.0%的細菌屬,累計含量達89.43%。相關性分析表明,Weissella與后味A、澀味和苦味等滋味指標存在顯著負相關(P<0.05)。由此可見,大竹米酒中有機酸以乳酸和乙酸為主,氨基酸以谷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為主,細菌類群以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等乳酸菌為主,且Weissella對米酒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株洲市| 巫溪县| 和田市| 迁西县| 海兴县| 准格尔旗| 额济纳旗| 博客| 云阳县| 永新县| 双牌县| 黔西县| 四子王旗| 唐海县| 哈巴河县| 藁城市| 文水县| 怀来县| 延庆县| 澳门| 莱西市| 景德镇市| 吕梁市| 托克逊县| 称多县| 九龙县| 浦城县| 大埔区| 杭锦后旗| 鹤山市| 鄂托克旗| 慈溪市| 深水埗区| 延寿县| 凤山县| 天气| 清水河县| 金湖县| 新泰市| 桂林市|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