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低溫等離子體對蝦類保鮮貯藏期間的作用機理,本實驗以中華管鞭蝦為研究對象,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對其進行處理,考察中華管鞭蝦在貯藏過程中菌相及品質變化。以(4±1)℃為貯藏條件,對其微生物多樣性進行分析,并對比分析了經(jīng)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后中華管鞭蝦的揮發(fā)性鹽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總數(shù)、彈性、咀嚼性及肌肉微觀結構的變化。結果表明,未處理組中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與腐敗希瓦氏菌屬(Shewanella)為優(yōu)勢腐敗菌,兩者相對豐度在貯藏6 d時分別達到49.01%和28.6%,而處理組的優(yōu)勢菌株為氣單胞菌屬(Aeromonas),貯藏6 d時相對豐度為43.16%;未處理組的TVB-N含量在4 d已經(jīng)達到(28.03±1.98)mg/100 g,但處理組僅在8 d時接近限值(30 mg/100 g),在物性指標中,處理組與未處理組相比彈性、咀嚼性均下降緩慢;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在第4天時,未處理組的肌纖維空隙出現(xiàn)絮狀結構,而處理組的肌肉微觀結構與新鮮狀態(tài)時無明顯差異。綜上,低溫等離子處理可有效延緩因微生物作用導致的管鞭蝦腐敗,并顯著改變其微觀形態(tài),有利于提高貯運品質。本研究結果可為該新型技術應用于水產(chǎn)品保鮮提供理論參考。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