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3 種魷魚凍藏過程中肌原纖維蛋白功能特性變化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88 發(fā)表時間: 2021-07-13
作者: 姚慧,祁雪兒,毛俊龍,齊賀,武天昕,張賓
關(guān)鍵詞: 魷魚;肌原纖維蛋白;凍藏;品質(zhì)特性
摘要:

為探討阿根廷魷魚、北太平洋魷魚(以下簡稱北太魷魚)和秘魯魷魚凍藏過程中肌原纖維蛋白功能特性的變化情況。將3 種魷魚于-18 ℃冰箱中凍藏,分別于0、15、30、45、60、75、90、105 d和120 d進行取樣,分析測定魷魚肌肉中肌原纖維蛋白質(zhì)量濃度、溶解性、濁度、乳化能力、Ca2+-ATPase活力、起泡性及泡沫穩(wěn)定性、羰基含量和總巰基含量等。結(jié)果表明,與未凍藏(0 d)相比,經(jīng)凍藏120 d后,阿根廷魷魚、北太魷魚、秘魯魷魚肌原纖維蛋白濁度、羰基含量明顯增加;其中,肌原纖維蛋白濁度分別增加至1.303、0.608和1.177,羰基含量分別增加了8.74、13.95 nmol/mg和4.79 nmol/mg。肌原纖維蛋白質(zhì)量濃度、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穩(wěn)定性、乳化活性指數(shù)(emulsification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穩(wěn)定性指數(shù)(emulsification stability index,ESI)、Ca2+-ATPase活力和總巰基含量則明顯下降,其中阿根廷魷魚肌原纖維蛋白質(zhì)量濃度、溶解度、Ca2+-ATPase活力和總巰基含量凍藏120 d后依次下降72.22%、69.68%、93.07%和76.66%。凍藏120 d后,阿根廷魷魚、北太魷魚和秘魯魷魚肌原纖維蛋白的EAI分別下降了10.09、15.48 m2/g和11.63 m2/g,其ESI下降趨勢與EAI下降趨勢基本一致。北太魷魚肌原纖維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穩(wěn)定性下降較為明顯,凍藏120 d后,分別下降了60.00%和8.89%,下降速率明顯高于阿根廷魷魚和秘魯魷魚。綜上,在低溫凍藏過程中,3 種魷魚肌肉中肌原纖維蛋白理化特性表現(xiàn)出類似的變化趨勢,但不同理化特性下降幅度及速率有所不同。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荔波县| 南漳县| 蒲城县| 安西县| 新化县| 斗六市| 宝坻区| 建瓯市| 龙山县| 齐河县| 胶南市| 刚察县| 定襄县| 湖北省| 万全县| 崇仁县| 江门市| 华池县| 三江| 大港区| 民勤县| 惠东县| 枣强县| 璧山县| 五河县| 普定县| 桃源县| 荃湾区| 阜新市| 武鸣县| 定日县| 东宁县| 宁德市| 湘乡市| 米易县| 炉霍县| 盐津县| 疏附县| 观塘区| 班玛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