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酸棗果肉活性物質(zhì)和抗氧化活性為指標,探尋酸棗適宜的干燥方式。方法:采用氫核磁共振技術(shù)結(jié)合多元統(tǒng)計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分析冷凍干燥、曬干、熱風干燥 3 種方法對酸棗果肉代謝產(chǎn)物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利用氫核磁共振技術(shù)共指認出32 個酸棗果肉代謝物;多元統(tǒng)計和偏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冷凍干燥樣品中總黃酮、糖類(如木糖、β-葡萄糖)、氨基酸(如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及膽堿等含量較高,且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強;曬干樣品中多糖以及脯氨酸、二甲胺等化合物的含量較高,且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陽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較強;熱風干燥樣品中總酚含量以及蛋氨酸、3-羥基丁酸、大棗皂苷II、α-葡萄糖、果糖和甜菜堿等化合物含量保留較高。結(jié)論:冷凍干燥可較好地保持酸棗的抗氧化活性,縮短干燥時間,是一種酸棗較適宜的干燥方式。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