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研究不同運載體對南美白對蝦中蝦青素消化吸收的影響,以期為蝦青素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依據。分別采用薄膜超聲法和反溶劑沉淀法成功制備蝦青素脂質體與蝦青素微膠囊,并對其生理生化指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壁材含量過多會導致體系不穩(wěn)定,進而影響包埋率,脂質體中的穩(wěn)定劑膽固醇并非越多越好,經條件優(yōu)化后制得的兩種包埋物都能達到85%以上的包埋率,其中脂質體的包埋率略高于微膠囊,綜合考慮采用的蝦青素微膠囊工藝條件為玉米醇溶蛋白質量分數(shù)2.5%、蝦青素儲備液質量分數(shù)0.005%、超純水pH 7,蝦青素脂質體的工藝條件為大豆卵磷脂質量分數(shù)4%、膽固醇質量分數(shù)0.6%、蝦青素儲備液質量分數(shù)0.004%;用粒度儀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觀察,結果表明樣品顆粒粒徑都在100 nm左右,表面圓潤,包埋結構完整;在貯藏穩(wěn)定性實驗中,微膠囊凍干粉末有最高的保留率(82.57%),但在同樣為液體形式保存時,蝦青素微膠囊的保留率低于蝦青素脂質體。在抗氧化能力方面,包埋后的蝦青素抗氧化能力高于同濃度的蝦青素油溶液。胃腸道體外模擬消化實驗證明,兩種包埋物的蝦青素消化率在86%以上,但脂質體稍低于微膠囊,說明兩種包埋物均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蝦青素不受胃液影響,經胃液消化后,都能在腸道環(huán)境中緩慢釋放,保證蝦青素在腸道被吸收利用;Caco-2細胞實驗結果表明,稀釋5 倍和10 倍的蝦青素油、微膠囊、脂質體對Caco-2細胞沒有毒性,而且能夠抑制細胞內因氧化應激產生的活性氧水平,其中蝦青素脂質體的吸收、轉運效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強;吸收分布實驗表明蝦青素、油脂、卵磷脂、玉米醇溶蛋白能夠被Caco-2細胞吸收,但由于條件限制,Caco-2細胞吸收蝦青素脂質體和蝦青素油更多。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