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明板栗果實中可培養(yǎng)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和動態(tài)變化,本研究以0、14、30 d的不同貯藏期和25、4 ℃和-18 ℃的不同貯藏溫度為測試條件,培養(yǎng)并收集不同條件處理的板栗H和板栗D中活的微生物,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探究板栗中活的微生物的多樣性。結(jié)果表明,宏基因組測序優(yōu)勢細(xì)菌為拉恩氏菌屬(Rahnella)(32.02%)、沙雷氏菌屬(Serratia)(25.39%)、腸桿菌屬(Enterobacter)(23.78%)等。板栗優(yōu)勢真菌是假絲酵母菌屬(Candida)(80.73%)、威克漢姆酵母屬(Wickerhamomyces)(8.10%)、鐮刀菌屬(Fusarium)(5.06%)等。綜合平板優(yōu)勢菌鑒定結(jié)果,確定板栗中優(yōu)勢菌為Rahnella、Enterobacter、泛菌屬(Pantoea)、Candida、Fusarium。線性判別分析效應(yīng)量分析顯示,貯藏30 d不同溫度的板栗樣本微生物群落在線性判別分析值>2時存在顯著差異,25 ℃貯藏樣本中短狀桿菌屬(Brachybacterium)、青霉屬(Penicillium)、有孢漢遜酵母屬(Hanseniaspora)等顯著高于4 ℃和-18 ℃貯藏的板栗;4 ℃板栗中硬皮馬勃屬(Scleroderma)存在顯著優(yōu)勢;-18 ℃板栗中明串球菌屬(Leuconostoc)、梅奇酵母屬(Metschnikowia)、Wickerhamomyces存在顯著優(yōu)勢。綜上所述,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溫度貯藏的板栗可培養(yǎng)微生物群落變化,可為今后板栗中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和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提供借鑒。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