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傳統(tǒng)自然發(fā)酵酸肉中細菌群落多樣性與風味品質分析
來源:食品科學網 閱讀量: 197 發(fā)表時間: 2019-09-26
作者: 米瑞芳,陳曦,熊蘇玥,戚彪,李家鵬,喬曉玲,王守偉,張立升
關鍵詞: 酸肉|高通量測序|細菌群落多樣性|風味|發(fā)酵肉
摘要:

為探討傳統(tǒng)自然發(fā)酵酸肉中細菌群落多樣性與風味品質的關系,采用Ion S5 XL測序平臺,對4 種傳統(tǒng)自然發(fā)酵酸肉中細菌16S rDNA V3~V4區(qū)進行高通量測序,并結合電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等手段揭示酸肉細菌群落結構及其風味品質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樣品獲得序列數平均為110?395?條。4?種酸肉樣品中總體細菌群落包含11?個門,其中厚壁菌門占絕對優(yōu)勢,約占總細菌群落的83.73%~98.92%,其次是變形菌門和放線菌門。主要優(yōu)勢菌屬為乳桿菌屬、魏斯氏菌屬和乳球菌屬。利用SPME-GC-MS從酸肉樣品中檢測到的揮發(fā)性物質包括酸類、醇類、醛類、酯類、酮類、萜烯類等化合物共126?種。各樣品之間的菌屬豐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菌群組成與工藝密切相關,而菌群種類和數量影響產品風味。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高通量測序得到的細菌多樣性信息更接近于樣品微生態(tài),能夠全面解析自然發(fā)酵肉制品酸肉的細菌多樣性,為傳統(tǒng)食品的現代化改造和質量安全控制提供科學支撐。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杨浦区| 嘉义市| 大安市| 神农架林区| 曲松县| 平顶山市| 宿迁市| 洮南市| 肇东市| 资中县| 齐齐哈尔市| 延川县| 郎溪县| 名山县| 任丘市| 香港| 德江县| 穆棱市| 安仁县| 安新县| 固阳县| 平谷区| 东莞市| 吉林市| 呈贡县| 辽中县| 辉南县| 乌兰县| 靖边县| 老河口市| 息烽县| 怀宁县| 阳原县| 老河口市| 饶平县| 昌江| 临清市| 新晃| 西盟| 株洲县|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