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為彌補傳統(tǒng)方法在檢測菌株產毒素上的不足,用基因組方法分析橘青霉YL-1(Penicillium citrinum YL-1,P. citrinum YL-1)物質生物合成途徑及關鍵基因,以此評價P. citrinum YL-1在魚露發(fā)酵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方法:應用ITS基因測序鑒定菌株,利用Illumina平臺Hiseq測序技術對菌株YL-1進行基因組survey測序,通過生物信息分析產青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及典型絲狀真菌毒素的非核糖體多肽合成代謝、聚合酮酶代謝、聚合酮酶-非核糖體多肽聯(lián)合代謝、萜類化合物代謝和氨基酸相關代謝途徑及基因,考察菌株YL-1產真菌毒素能力,判斷其是否存在產真菌毒素的潛在危害。結果:ITS鑒定菌株YL-1與P. citrinum同源性99%,survey測序結果表明P. citrinum YL-1全基因組大小為31.92?Mb,GC為46.27%。利用Maker2基因預測技術得到預測基因11?980?個。其中,被KOG注釋基因5?417?個,被COG注釋基因4?946?個;比對KEGG數據庫被注釋通路323?條,注釋基因3?525?個。代謝分析表明,注釋到可能產真菌毒素相關的代謝途徑有5?條,僅注釋到1?種產黃曲霉毒素代謝途徑的同源基因Afld及其他5?種相關基因,但并未注釋到其完整代謝途徑。結論:ITS基因測序鑒定菌株YL-1為P. citrinum,P. citrinum YL-1基因注釋存在1 種產黃曲霉毒素的同源基因及其他5?種相關基因,雖不存在完整代謝鏈,但P. citrinum YL-1運用于魚露及相關產品的發(fā)酵安全性仍值得進一步考察。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