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EGCG與EC酶促氧化產(chǎn)物及其形成途徑分析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160 發(fā)表時間: 2019-09-26
作者: 施莉婷,江和源,張建勇,王偉偉,蘇威
關(guān)鍵詞: 脫氫聚酯型兒茶素A|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歧化途徑|苯駢化途徑
摘要:

選擇不同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兒茶素(epicatechin,EC)底物組合反應,通過酶促氧化過程得到脫氫聚酯型兒茶素A(dehydrotheasinensin A,DTSA)和茶黃素-3-沒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探究EGCG的多條主要氧化反應途徑,并探討歧化途徑與苯駢化途徑的競爭機制。結(jié)果表明:EGCG溶液加入多酚氧化酶液催化反應后會形成DTSA、沒食子酸等產(chǎn)物;在反應液中添加EC后,會形成TF-3-G。添加EC后,EGCG的總消耗率最終提高了3.86%~4.95%;反應前期DTSA的形成率差異不顯著,后期DTSA含量在EGCG+EC體系中較單一體系有所降低,差異最大時可達10.84%;添加5?mmol/L?EC體系中,TF-3-G的形成量顯著高于添加2.5?mmol/L?EC體系,其最大值增加了11.16%。EGCG+EC的酶促氧化反應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反應初始階段、二聚產(chǎn)物增長階段、主要途徑變更階段以及二聚產(chǎn)物消耗階段。初始階段,體系中以歧化途徑和苯駢化途徑為主,兩條途徑所占比例高于85%;在二聚產(chǎn)物增長階段,隨EC的加入,苯駢化途徑所占比例增加,而轉(zhuǎn)化形成DTSA的EGCG所占比例明顯降低,歧化途徑逐漸減弱。隨反應進行,體系中逐步出現(xiàn)多條氧化聚合途徑,其他物質(zhì)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大。產(chǎn)物形成主要途徑變更階段,DTSA出現(xiàn)消耗,TF-3-G緩慢增加。整個過程,歧化途徑一直是EGCG酶促氧化的主要反應途徑。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宁武县| 河南省| 清水河县| 禹城市| 神木县| 芮城县| 大安市| 武陟县| 长岛县| 苍溪县| 乌鲁木齐县| 南川市| 宁南县| 昭通市| 平舆县| 灯塔市| 铜川市| 广水市| 甘孜| 辉县市| 清徐县| 渝北区| 潜山县| 湘西| 兰考县| 吴旗县| 读书| 铁岭县| 临海市| 德格县| 图们市| 怀化市| 班戈县| 平陆县| 涿鹿县| 霍林郭勒市| 金乡县| 遂昌县| 新宁县| 长泰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