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太平洋牡蠣冷藏過程中閉殼肌品質(zhì)的變化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98 發(fā)表時間: 2023-05-16
作者: 歐韋,楊汝晴,張凌晶,孫樂常,翁凌,劉光明,曹敏杰
關(guān)鍵詞: 太平洋牡蠣;蛋白質(zhì)降解;冷藏;質(zhì)構(gòu);酶活力
摘要:

為了探究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在0 ℃和4 ℃冷藏過程中的品質(zhì)變化,首先對牡蠣不同組織(閉殼肌、外套膜、鰓和內(nèi)臟團)在冷藏過程中的表觀變化進行觀察,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冷藏過程中各組織中全蛋白的變化,進一步通過Western blotting鑒定閉殼肌中肌球蛋白重鏈(myosin heavy chain,MHC)、肌動蛋白、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和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降解情況,采用熒光光譜分析閉殼肌冷藏過程中內(nèi)源性絲氨酸蛋白酶和組織蛋白酶B的活力變化,以閉殼肌的pH、K值和質(zhì)構(gòu)特性等為評價指標,分析其在冷藏過程中品質(zhì)的變化。結(jié)果顯示,隨著冷藏時間延長,閉殼肌由緊實變得綿軟,表觀變化最明顯。Western blotting結(jié)果顯示,在0 ℃和4 ℃冷藏過程中,閉殼肌中MHC分別在第3天和第1天開始降解,表明低溫有利于降低蛋白酶解速率;但是,肌動蛋白、PM和TM無明顯變化。閉殼肌中絲氨酸蛋白酶和組織蛋白酶B活力在冷藏過程中總體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0、4 ℃冷藏過程中,pH值從初始的6.79開始呈現(xiàn)下降趨勢,至第11天時分別為6.52、5.84;K值分別在第9天和第5天超過二級鮮度范圍(40%);閉殼肌硬度和咀嚼性均在第1天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彈性呈現(xiàn)下降趨勢;閉殼肌中MHC的降解最為明顯,并與牡蠣品質(zhì)劣化密切相關(guān)。研究可為牡蠣冷藏保鮮提供理論參考。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哈巴河县| 同仁县| 枣强县| 黄石市| 乃东县| 广宗县| 陵川县| 丹东市| 晋州市| 秦皇岛市| 临汾市| 高淳县| 时尚| 水富县| 梧州市| 大悟县| 松江区| 双辽市| 托克逊县| 乌恰县| 衡阳县| 安吉县| 涿州市| 阿巴嘎旗| 湟源县| 齐河县| 合阳县| 蕉岭县| 阿城市| 霍山县| 玉田县| 霞浦县| 镇远县| 马山县| 泾川县| 瓮安县| 鹤峰县| 义马市| 历史| 磐石市|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