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鮮切甘薯不同部位褐變機理差異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88 發(fā)表時間: 2018-01-08
作者: 王禮群,劉 碩,楊春賢,張欣怡,姚世響,鄧麗莉,曾凱芳
關(guān)鍵詞: 鮮切甘薯;酶促褐變;綠原酸;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
摘要:

以‘渝薯17’甘薯為實驗材料,將鮮切甘薯分為皮部、周邊以及中心3 個部位。通過對冷藏過程中鮮切甘 薯不同部位褐變情況、褐變底物酚類物質(zhì)含量、褐變相關(guān)酶活力的比較研究,探討鮮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變 機理及差異。結(jié)果表明,綠原酸是甘薯褐變的主要底物,鮮切甘薯不同部位褐變存在差異,皮部褐變最嚴重,周邊 次之,中心最弱。皮部總酚和游離酚含量均顯著高于周邊和中心組織(P<0.05),其中主要底物綠原酸含量為周 邊和中心組織的3~4 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組織褐變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對酚類物質(zhì)的積累起促進作用;周邊組織褐變由PPO和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協(xié)同作用催化;中心組織 褐變則主要由POD引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拉孜县| 潞城市| 彭山县| 古蔺县| 涟源市| 晋江市| 罗山县| 陇川县| 荣昌县| 乌兰察布市| 仁化县| 比如县| 永嘉县| 建瓯市| 肇源县| 金溪县| 理塘县| 天水市| 堆龙德庆县| 吉林市| 于田县| 宁乡县| 都安| 通江县| 晋中市| 阿城市| 增城市| 绥宁县| 揭阳市| 洛扎县| 平远县| 班戈县| 稻城县| 龙井市| 买车| 云浮市| 应用必备| 个旧市| 罗定市| 泗洪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