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熱應(yīng)激時奶牛血液中氨基酸與乳蛋白的相互關(guān)系。方法:選取6 頭相同泌乳期奶牛,正常飼喂和飲水,實(shí)驗(yàn)期35 d(6月29日-8月5日)。每日10:00和18:00記錄氣溫,統(tǒng)計產(chǎn)奶量,每周取全天奶樣,F(xiàn)oss乳成分分析儀檢測乳蛋白含量。于實(shí)驗(yàn)開始第1周和最后1 周采集頸靜脈血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血液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結(jié)果:隨著氣溫的升高(由26 ℃升高至最高38 ℃),實(shí)驗(yàn)?zāi)膛H站a(chǎn)奶量由15.2 kg/d下降至10 kg/d,乳蛋白產(chǎn)量由0.47 kg/d下降至0.31 kg/d。血液中Glu、Asp、Gly和Val等主要的生糖氨基酸(參與糖異生作用)以及Leu、Ile等生酮氨基酸均升高或顯著升高(0.01<P<0.05);總支鏈氨基酸(Val、Ile、Leu,主要參加免疫反應(yīng))含量顯著增加(P<0.05),在必需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由54.75%增至67.89%。結(jié)論:在夏季高溫高濕條件下,奶牛可發(fā)生熱應(yīng)激,產(chǎn)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均降低,但血液中游離氨基酸,特別是支鏈氨基酸含量顯著升高。提示熱應(yīng)激時奶牛血液中高水平的游離氨基酸并未完全用于乳蛋白的合成,還發(fā)揮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優(yōu)先于參與乳蛋白的合成,即可能優(yōu)先作為功能性氨基酸參與了機(jī)體的其他活動。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