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取自安徽、河北、山東等地玉米油加工廠的玉米油毛油、待脫臭油和成品油中的氯離子、3-氯丙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酯和縮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s)含量進行檢測,并在實驗室明確可控的條件下對玉米毛油進行精煉,檢測精煉過程氯離子、3-MCPD酯和GEs含量,與玉米油加工廠實際精煉過程的含量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玉米油精煉過程中氯離子含量變化及其對3-MCPD酯和GEs含量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所檢測的所有玉米油樣品中均含有氯離子、3-MCPD酯和GEs,其中毛油中氯離子含量最高,為0.628~2.029 mg/kg,毛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別為0.547~1.083 mg/kg和0.246~0.721 mg/kg;待脫臭玉米油中氯離子含量為0.110~0.374 mg/kg,較毛油中含量明顯降低,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別為0.933~1.422 mg/kg和0.246~0.432 mg/kg,3-MCPD酯較毛油中含量有所升高,GEs含量變化不明顯。脫臭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別為3.523~4.541 mg/kg和1.501~13.584 mg/kg,較待脫臭油中含量大幅升高,其中一個油樣中含量分別增加3.5 倍和32.1 倍,同時該油樣中氯離子含量的降幅也最大(0.287 mg/kg)。對實驗室精煉過程及工廠精煉過程的玉米油樣品檢測分析顯示,無論是實驗室精煉還是工廠實際生產(chǎn),氯離子含量均隨精煉過程逐漸減少,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水化脫膠和堿煉脫酸工序(降幅為76.1%~81.3%);3-MCPD酯和GEs在水化脫膠、堿煉脫酸及吸附脫色過程的含量變化不大,經(jīng)脫臭后含量大幅升高,同時伴隨脫臭過程氯離子含量的降低,并且氯離子含量降幅越大3-MCPD酯的升幅越高。研究結果明確了玉米油精煉過程氯離子和3-MCPD酯及GEs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待脫臭玉米油中氯離子含量對脫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的影響,對玉米油精煉乃至其他植物油生產(chǎn)中3-MCPD酯和GEs的風險防范和控制都具有指導意義。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