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發(fā)木霉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應(yīng)用潛能,采用實(shí)時聚合酶鏈?zhǔn)椒磻?yīng)技術(shù),從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中克隆蛋白酶基因asp,并在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成功表達(dá),進(jìn)一步對重組蛋白酶rAsp進(jìn)行分離純化,分析其生化特性及對大豆分離蛋白的水解作用。結(jié)果顯示,asp基因編碼的蛋白酶屬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其序列與本家族成員序列相似性最高為47.74%。在三角瓶中誘導(dǎo)表達(dá)時,發(fā)酵液中rAsp的酶活力為25.8 U/mL。rAsp最適反應(yīng)pH值和溫度分別為2.5和45 ℃,在pH 2.0~6.0范圍和45 ℃以下具有較強(qiáng)的穩(wěn)定性。Cu2+和Mn2+具有促進(jìn)rAsp活性的作用,而Fe3+、十二烷基硫酸鈉和胃蛋白酶抑制劑顯著抑制rAsp的活性。rAsp對大豆分離蛋白的水解效率較商業(yè)化胃蛋白酶高7.7%;同時,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和球蛋白致敏性的能力分別是胃蛋白酶的1.4 倍和1.8 倍。因此,rAsp在大豆蛋白加工應(yīng)用中具有潛在的開發(fā)價值。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