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激光結合螺旋藻增強FeSO4誘導鼠傷寒沙門氏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鐵死亡的發(fā)生機制
來源:導入 閱讀量: 109 發(fā)表時間: 2024-12-30
作者: 孫晉躍,潘佳能,陳奕穎,劉人誠,周文文
關鍵詞: 激光;螺旋藻;鐵死亡;脂質過氧化;生物被膜
摘要:

為探究激光(laser,L)結合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增強FeSO4(Fe)誘導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ST)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鐵死亡發(fā)生的機制,研究不同處理后菌體細胞脂質過氧化、活性氧、谷胱甘肽變化,形態(tài)特征、細胞膜損傷和關鍵基因的表達等。結果表明,經L結合SP處理后FeSO4的殺菌效果顯著增強,且4 mmol/L Fe+SP+L處理后ST和LM的菌數(shù)均降低至<1.4(lg(CFU/mL))。此外,F(xiàn)e+SP+L處理使得微生物細胞的脂質過氧化水平和活性氧升高,谷胱甘肽的比例降低,菌體細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膜電位降低,進而導致菌體的核酸和蛋白泄漏增加,最終導致菌體死亡。此外,抑制生物被膜實驗和生物被膜殺菌實驗表明4 mmol/L Fe+SP+L處理對2 種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最后,4 mmol/L Fe+SP+L處理可使得生菜上ST和LM的數(shù)量分別顯著降低至4.63(lg(CFU/g))和4.60(lg(CFU/g))。綜上,F(xiàn)e+SP+L處理可以顯著降低游離狀態(tài)和生物膜狀態(tài)下ST和LM的數(shù)量,具有較好的控制生菜等食品表面食源性致病菌的潛力。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睢宁县| 安乡县| 磐安县| 大埔县| 沙雅县| 寿光市| 寿宁县| 子洲县| 潍坊市| 射洪县| 察隅县| 大邑县| 原阳县| 双辽市| 池州市| 靖州| 长岛县| 成安县| 台东县| 丹凤县| 丰顺县| 探索| 龙山县| 大兴区| 咸宁市| 定兴县| 普宁市| 静乐县| 铜梁县| 青铜峡市| 来安县| 崇左市| 平南县| 邵阳市| 红原县| 云南省| 吴江市| 永嘉县| 无为县| 金华市|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