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不同熱加工方式的貽貝在加熱過程中的品質(zhì)變化,本研究以厚殼貽貝為對象,考察沸水加熱(boiling water heating,BH)、蒸汽加熱(steam heating,SH)、微波加熱(microwave heating,MH)、真空隔水加熱(vacuum water bath heating,VH)和空氣循環(huán)加熱(air circulation heating,AH)5 種熱加工方式對其汁液損失率、色澤、質(zhì)構(gòu)特性的影響,通過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觀察微觀組織結(jié)構(gòu)的變化,并對其蛋白質(zhì)特性及結(jié)構(gòu)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5 種處理組汁液損失率、a*值、b*值、硬度、彈性、內(nèi)聚性、咀嚼性不斷上升,而L*值先上升后下降。HE染色和SEM結(jié)果表明,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5 種處理組組織中肌纖維間隙加大,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斷裂,當(dāng)加熱時間為3 min時,VH組貝肉組織中肌纖維完整性較好。凝膠電泳結(jié)果表明了貝肉在熱加工過程中蛋白組分隨加熱時間延長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地?zé)峤到饧熬奂峒庸み^程中,5 種處理組β-折疊、無規(guī)卷曲相對含量隨著加熱時間延長均先上升后趨向平穩(wěn),而肌原纖維蛋白提取率、Ca2+-ATP酶活力、α-螺旋相對含量、β-轉(zhuǎn)角相對含量隨著加熱時間延長均先下降后趨于平穩(wěn)。其中在加熱前期,MH和AH組肌原纖維蛋白提取率、Ca2+-ATP酶活力、α-螺旋相對含量、β-轉(zhuǎn)角相對含量均高于BH、SH和VH組。綜上所述,從食用品質(zhì)并結(jié)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SH和VH是厚殼貽貝較為適宜的熱加工方式,其中在加熱2 min時貝肉的品質(zhì)相對較好。該研究結(jié)果可為貝類產(chǎn)品加工的品質(zhì)控制及發(fā)展提供參考。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