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荔浦芋頭為材料,經(jīng)人工損傷處理后,以自然愈傷(CK)為對照,65 ℃熱水快速熱激處理(heat water treatment,HWT)和30 ℃熱空氣處理(hot air treatment,HAT)為實驗組,分別在0、2、4、6、14 d觀察愈傷期間芋頭球莖傷口外觀、木栓層截面厚度、木質(zhì)素染色情況;同時測定芋頭球莖愈傷組織形成期間傷口處活性氧含量和代謝酶、木質(zhì)素積累和合成酶活性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在愈傷形成過程中,愈傷組織木栓層厚度、總酚、類黃酮、木質(zhì)素積累不斷增加,HAT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兩組,且HAT組在2~4 d時,即可形成致密的愈傷木栓層,明顯早于其他兩處理組。在2 d時,HAT組較CK和HWT組O2-·和H2O2迅速積累,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活性出現(xiàn)峰值(分別為1 685.628、37.380 U/g,P<0.05),木質(zhì)素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4-香豆酸:輔酶A連接酶活性均在此刻達到酶活性峰值(分別為544.697、123.221 U/g,P<0.05),過氧化物酶活性不斷增加,顯著高于CK和HWT組。綜上所述,HAT可誘導活性氧積累和代謝的快速響應,加速苯丙烷代謝途徑中關鍵酶的生成,促進總酚、類黃酮、木質(zhì)素積累,加速芋頭球莖愈傷組織的形成。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