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纖維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酶解處理的羅望子木葡聚糖特性
來源:導入 閱讀量: 146 發(fā)表時間: 2025-05-26
作者: 鄭維琦,高興,佘浩誠,王靜宜,李杰,張匯,熊智強,艾連中,謝凡
關鍵詞: 羅望子多糖;酶解羅望子木葡聚糖;流變特性;微觀形貌
摘要:

為改善羅望子多糖(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TSP)的某些理化特性并進一步開發(fā)其在食品包裝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應用,通過纖維素酶酶解0.5 h(CT-0.5)、β-半乳糖苷酶酶解8 h(GT-8)以及這兩種酶復合酶解修飾(ET-8+0.5),獲得不同分子質量、側鏈結構的酶解木葡聚糖,系統(tǒng)解析其結構特性(單糖組成、分子質量、構象、粒徑和濁度等)與功能行為(流變、微觀形貌)的關聯(lián)機制。結果表明:不同酶解處理方式獲得的多糖分子鏈剛性大小為CT-0.5>純化TSP(T-0)>GT-8>ET-8+0.5,GT-8和ET-8+0.5由于部分半乳糖被脫除而發(fā)生疏水聚集,分子鏈柔性增加并趨于球形,導致其平均粒徑和濁度增加,而CT-0.5由于主鏈變短,分子鏈更舒展且剛性增加,導致其平均粒徑和濁度變小。流變結果顯示,酶解羅望子木葡聚糖的表觀黏度遠小于T-0,GT-8和ET-8+0.5在質量分數(shù)為2%時可以形成凝膠,CT-0.5在2%質量分數(shù)可以形成溫敏性凝膠,酶解處理改變了TSP的凝膠特性。掃描電子顯微鏡和熒光顯微鏡結果表明,T-0、GT-8和ET-8+0.5都呈現(xiàn)出網(wǎng)絡結構且分子間相互交聯(lián),其中GT-8和ET-8+0.5多糖分子會出現(xiàn)疏水聚集現(xiàn)象,而CT-0.5則呈現(xiàn)出纖維棒狀結構且分子間交聯(lián)作用變?nèi)酢1緦嶒灲Y果表明,酶法改性羅望子木葡聚糖的凝膠特性在食品包裝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吴忠市| 黎川县| 岑溪市| 石景山区| 临漳县| 普定县| 普陀区| 保山市| 阜康市| 五家渠市| 辽宁省| 泰顺县| 黔江区| 灵台县| 关岭| 辽宁省| 廊坊市| 平乡县| 车险| 昌平区| 县级市| 会泽县| 竹山县| 潍坊市| 海阳市| 九龙县| 彰武县| 城市| 孟村| 淮阳县| 肥西县| 和平区| 天台县| 克拉玛依市| 绿春县| 睢宁县| 布拖县| 华阴市| 沙雅县| 河曲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