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不同添加量(0.5%、1%,以體系質量計)燕麥β-葡聚糖(oat β-glucan,OβG)對酵母抗凍性影響的分子機制,本研究以歷經(jīng)凍融循環(huán)(1~5 次)處理及OβG保護前后的酵母細胞為研究對象,運用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從轉錄組層面解析與酵母抗凍性相關的代謝途徑及關鍵基因。結果表明,經(jīng)過3 次冷凍-解凍循環(huán)后,0.5%-OβG和1%-OβG組酵母細胞存活率分別高于空白組20.60%、17.08%。根據(jù)轉錄組差異表達基因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代謝通路富集結果可知,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質等多條代謝途徑在OβG增強酵母抗凍性的調節(ji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綜合分析表明,一方面,添加OβG后,酵母通過下調氨基酸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量,從而減少對氨基酸的消耗,同時VB6生物合成基因表達量下降,使得酵母細胞內的氨基酸含量保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從而提高了酵母細胞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添加OβG后,酵母細胞中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上調,而海藻糖水解酶基因的表達水平則顯著下調,這一變化促進了胞內海藻糖的積累。分子伴侶基因CNS1和HSP82以及與脂肪酸合成相關基因Fas1和Phs1在OβG對酵母抗凍性提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總之,OβG能通過調節(jié)多條代謝途徑提升凍融條件下酵母的抗凍性,是一種極具潛力的酵母冷凍保護劑。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