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應(yīng)用實(shí)時(shí)熒光定量聚合酶鏈?zhǔn)椒磻?yīng)(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術(shù)描述即食蝦中的單增李斯特菌與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長行為,構(gòu)建混菌模式下的分子預(yù)測模型。將單增李斯特菌與副溶血性弧菌等量((5.0±0.5)(lg(CFU/g)))混合接種于即食蝦中,置于低溫環(huán)境(4 ℃和10 ℃)下培養(yǎng),并利用qPCR定量檢測單增李斯特菌與副溶血性弧菌數(shù)量的動(dòng)態(tài)變化。運(yùn)用生長模型(修正Gompertz、Logistic、Baranyi)和失活模型(Log-linear、Weibull)分別擬合兩株菌的生長和失活趨勢。結(jié)果表明:低溫條件下,修正Gompertz、Logistic和Baranyi模型均可成功擬合單增李斯特菌的生長曲線,其決定系數(shù)(R2)均大于0.98。對(duì)于副溶血性弧菌,在4 ℃條件下,Log-linear和Weibull模型能夠清晰地描述其失活情況,R2分別為0.950和0.945;而10 ℃條件下,2 個(gè)失活模型均難以描述其行為變化,R2僅為0.784和0.775。本研究運(yùn)用分子生物學(xué)技術(shù)描述即食蝦中兩種致病菌混合培養(yǎng)的菌量變化,探究混菌模式下微生物的生長失活情況,為分子預(yù)測模型的進(jìn)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tái)區(qū)洋橋70號(hào)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hào) 京ICP備14033398號(hà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