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葉黃素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炎性反應程度的影響。方法:連續(xù)納入于解放軍總醫(yī)院就診的頸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169 名,隨機分為安慰劑組(淀粉膠囊,1 次/日)、低劑量組(葉黃素20 mg,1 次/日)、中劑 量組(葉黃素40 mg,1 次/日)、高劑量組(葉黃素60 mg,1 次/日)。每名患者分別于確定參加實驗的1 周內及服 藥結束后行血液樣本采集以及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技術檢查。服藥期為12 個月。對每名患者實驗開始及實驗結束的兩次血液學標本均進行血常規(guī)、血生化、炎性因 子及藥物濃度方面的檢測。頸動脈斑塊PET-CT檢查,計算18氟-脫氧葡萄糖攝取值的標準化值(target-to-background ratio,TBR),以此反映斑塊炎性反應程度。結果:葉黃素干預后,低、中、高劑量3 組患者的葉黃素血藥濃度均 顯著升高。與正常組及自身服藥前的基線水平相比較,葉黃素干預后的低、中、高劑量3 組患者TBR均顯著降低, 而且干預劑量越大,TBR的降低越明顯。結論:葉黃素可以減輕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性反應程度,對心腦血管 事件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