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效液相色譜-二級(jí)質(zhì)譜對藍(lán)莓葉多酚組成進(jìn)行研究,發(fā)現(xiàn)藍(lán)莓葉多酚含有槲皮素-3-O-戊糖苷、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對香豆酰奎尼酸及B型原花青素二聚體等多種酚類物質(zhì);通過對6 種常見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藍(lán)莓葉多酚具有廣譜抗菌性,對鮑氏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對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革蘭氏陽性(G+))和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革蘭氏陰性(G-))最小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30 mg/mL,對其他菌株的MIC<4.65 mg/mL,抑菌活性由強(qiáng)到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單增李斯特菌>鮑氏志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枯草芽孢桿菌。結(jié)果表明:藍(lán)莓葉多酚含有較多生物活性組分,抑菌性強(qiáng)且抑菌譜廣泛,可以開發(fā)為新型天然防腐劑。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tái)區(qū)洋橋70號(hào)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hào) 京ICP備14033398號(hà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