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了解Paenarthrobacter ilicis CR5301的遺傳背景,深入解析CR5301轉(zhuǎn)化萊鮑迪甙C(rebaudioside C,RC)的關鍵酶,采用二代Illumina HiSeq和三代Nanopore相結(jié)合的測序方法,對CR5301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關鍵酶預測分析。結(jié)果顯示,CR5301基因組為1 個閉合環(huán)狀染色體DNA分子,不含質(zhì)粒,基因組序列全長4 748 281 bp,GC含量62.92%,共編碼4 458 個基因,同時含有4 個基因島、1 個前噬菌體和14 個CRISPR-Cas編碼序列。CR5301是P. ilicis物種第1個測定基因組完成圖的菌株,也是Paenarthrobacter菌屬已知基因組最大的菌株。基因組共線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結(jié)果一致表明,P. ilicis CR5301與P. aurescens具有更近的親緣關系,而與P. ureafaciens的親緣關系較遠。7 個蛋白質(zhì)數(shù)據(jù)庫綜合注釋分析發(fā)現(xiàn),P. ilicis CR5301基因組共含有523 個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其中18 個糖苷酶基因可能是CR5301轉(zhuǎn)化RC的關鍵酶基因。最后,通過ProtParam、SOPMA生物信息學軟件,預測了18 個糖苷酶的物化性質(zhì)和二級結(jié)構(gòu)。這些結(jié)果為CR5301的RC轉(zhuǎn)化機制研究提供了清晰、完整的遺傳信息,并且為P. ilicis物種廣泛的生物學研究提供了完整、可靠的參考基因組序列,對今后P. ilicis物種生物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普遍的借鑒意義。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