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采后微生物污染目前已成為物流過程中安全品質(zhì)控制的研究熱點(diǎn),本研究以菌落總數(shù)為響應(yīng)值,在等離子體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制備時間、水楊酸濃度、浸泡時間,介質(zhì)阻擋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低溫等離子體工作電壓、處理時間和工作頻率的單因素試驗(yàn)基礎(chǔ)上,采用Plackett-Burman試驗(yàn)篩選出對草莓菌落總數(shù)影響高度顯著的因素,并通過Box-Behnken試驗(yàn)探究PAW及DBD聯(lián)合處理對草莓冷殺菌效果及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草莓表面菌落總數(shù)隨PAW制備時間的延長及水楊酸濃度的增大呈先減少后趨于平緩的趨勢;隨DBD工作電壓的增大及處理時間的延長呈逐漸減少的趨勢,但超過60 kV或150 s時草莓出現(xiàn)褪色甚至表觀破損;浸泡時間及DBD工作頻率對菌落總數(shù)無顯著影響(P>0.05);對草莓菌落總數(shù)影響高度顯著的因素主次順序?yàn)樗畻钏釢舛龋綪AW制備時間>DBD工作電壓(P<0.001),且水楊酸濃度和DBD工作電壓的臨界值均隨PAW制備時間延長呈線性下降的趨勢;回歸優(yōu)化結(jié)果為PAW制備時間96 s、水楊酸濃度1.1 mmol/L、DBD工作電壓46 kV,此條件下草莓表面的菌落總數(shù)由3.64(lg(CFU/g))降至0.83(lg(CFU/g)),殺菌率達(dá)99.8%,在20 ℃貯藏8 d內(nèi)明顯抑制表面微生物生長,有效維持生鮮品質(zhì),延長保鮮期。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