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0、3、7、10℃冷藏過程中的細菌菌相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發(fā)現新鮮大菱鲆細菌菌相比較復雜,分離得到114株細菌,其中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分別占68.4%和21.1%,優(yōu)勢菌為腸桿菌、侵肺巴斯德菌、擬態(tài)弧菌、假單胞菌屬和腐敗希瓦氏菌,比例分別為14.9%、13.2%、12.3%、10.5%和8.8%。冷藏過程中,細菌菌相逐漸單一,腐敗希瓦氏菌和假單胞菌增長顯著,0、3、7、10℃冷藏至較好品質期終點時,腐敗希瓦氏菌比例分別為42.2%、39.0%、57.1%和56.3%,平均比例為50.2%;其次是假單胞菌,比例分別為28.0%、23.7%、25.5%和31.0%,平均比例為27.2%。0、3、7、10℃冷藏至貨架期終點時,腐敗希瓦氏菌比例分別為53.9%、50.0%、57.4%和47.6%,平均比例為52.3%;假單胞菌屬比例分別為25.5%、25.0%、41.0%和15.9%,平均比例為26.5%。由此可得出大菱鲆在0~10℃冷藏過程中的優(yōu)勢腐敗菌是腐敗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單胞菌。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