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學術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棒曲霉素的毒性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來源:食品科學網(wǎng) 閱讀量: 295 發(fā)表時間: 2023-07-10
作者: 李勇,單碩,吳丹舟,胡淑恒,許子牧,朱瑞瑜
關鍵詞: 棒曲霉素;污染;毒性;毒性機制
摘要:

棒曲霉素作為一種有毒的真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廣泛存在于果蔬、谷物、堅果等食品及中藥材中,并可通過食物攝入、皮膚接觸等方式進入機體,進而對人類和牲畜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棒曲霉素具有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多種毒性,能夠損傷機體的腸、腎、肝等器官組織;棒曲霉素的毒性機制包括誘導生物大分子結(jié)構(gòu)損傷、誘導氧化應激損傷、誘導細胞自噬、破壞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等。本文介紹近年來棒曲霉素在食品中的污染情況,重點闡述棒曲霉素的毒性及其毒性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旨在為棒曲霉素的解毒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松原市| 永顺县| 德清县| 林西县| 江达县| 安乡县| 新和县| 万年县| 东台市| 乐亭县| 红桥区| 武功县| 钦州市| 沂源县| 武邑县| 白水县| 宁国市| 行唐县| 乌鲁木齐县| 新干县| 克什克腾旗| 黑水县| 通河县| 文昌市| 肇州县| 栖霞市| 华坪县| 东山县| 湘阴县| 布尔津县| 平顶山市| 凤庆县| 青海省| 班玛县| 甘泉县| 昭觉县| 潼南县| 六枝特区| 南开区| 旅游|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