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質(zhì)層在果實采后貯藏中具有多重重要的生理功能。本實驗以溫州蜜柑(Citrus unshiu)為材料,對其冷藏過程中角質(zhì)層的變化特征及其對指狀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萌發(fā)和菌絲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表明:溫州蜜柑冷藏過程中蠟質(zhì)、角質(zhì)含量整體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角質(zhì)含量的變化幅度最大;脂肪酸是外蠟中含量最豐富的蠟質(zhì)組分,在冷藏前10 d,脂肪酸含量從0.73 μg/cm2增加到3.09 μg/cm2,之后下降至0.64 μg/cm2(40 d);萜類物質(zhì)主要存在于內(nèi)蠟中,內(nèi)蠟中萜類物質(zhì)含量在冷藏過程中呈下降-上升的反復(fù)波動狀態(tài);角質(zhì)單體成分主要為肉桂酸和十六碳二酸,冷藏時,肉桂酸含量逐漸下降,在第40天時最低,為13.90 μg/cm2,十六碳二酸含量先增加到17.90 μg/cm2(10 d),然后下降到6.60 μg/cm2(40 d);體外實驗表明,角質(zhì)能顯著抑制指狀青霉孢子萌發(fā),而內(nèi)蠟?zāi)茱@著抑制菌絲生長(P<0.05)。這些結(jié)果揭示了貯藏過程中角質(zhì)層變化的生化基礎(chǔ)及角質(zhì)層各組分對指狀青霉的影響,為提高溫州蜜柑柑橘品種的耐貯性提供了參考。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