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飲食和食品的烹制與加工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酸、甜、苦、辣、咸五味調(diào)和”又構(gòu)成其核心標準。國際上也分為“五味”,分別為“酸、甜、苦、咸、鮮”,其中少了辣味,多了鮮味。也有人建議將脂肪的味道定義為“香”味,但是中國人的“香”實際上是“香氣”,屬于嗅覺,而非味覺。大量研究證明,多數(shù)味覺受體作為營養(yǎng)傳感系統(tǒng),如苦、甜、鮮都屬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超家族成員,而且其分布并不限于味蕾、腸道等,其他組織均有分布,是藥物篩選的重要靶標。然而,到目前為止,市場上進行味覺測定仍然依賴于電子鼻和電子舌等儀器設(shè)備,味覺受體傳感器及其有關(guān)技術(shù)則仍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其主要原因是:味覺受體和其他大多數(shù)受體一樣,在與配體識別和啟動信號傳遞時主要依賴于弱相互作用,如何將這些弱相互作用轉(zhuǎn)變?yōu)閭鞲衅骺梢蕴幚聿⒎糯蟮墓狻⒙暋㈦姟⒋拧岬刃盘枺瑥亩鴮崿F(xiàn)其定量測定是一個關(guān)鍵性難題。但是,由于味覺受體在醫(yī)藥篩選、食品添加劑、食品的功能性評價和代謝綜合征預(yù)防等方面的巨大應(yīng)用與開發(fā)前景,其檢測方法一直是科學家關(guān)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將針對味覺受體及其傳感器檢測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進行綜合評述,討論其未來發(fā)展和應(yīng)用前景。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