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花生籽粒發(fā)芽過程中脂肪代謝的變化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206 發(fā)表時間: 2017-06-07
作者: 楊 選,楊 震,陶 陽,韓永斌,魯 金,李 洋,莫 斌
關(guān)鍵詞: 花生;發(fā)芽;脂肪代謝
摘要:

為探究花生籽粒在萌發(fā)過程中脂肪代謝的規(guī)律,對花育30號花生籽粒在黑暗條件下30 ℃恒溫發(fā)芽72 h,每隔12 h取樣,分析其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組成、脂肪酶活力、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過氧化物值(peroxide value,POV)、羰基價(carbonyl group value,CGV)。結(jié)果表明:花生籽粒中脂肪酸主要有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芥酸和木蠟酸。與未發(fā)芽花生籽粒相比,花生籽粒在發(fā)芽過程中粗脂肪含量顯著降低(P<0.05);飽和脂肪酸總量在發(fā)芽36 h后顯著下降(P<0.05),其中棕櫚酸含量先降低后無顯著變化,硬脂酸含量顯著下降(P<0.05),木蠟酸含量顯著上升(P<0.05);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籽粒發(fā)芽過程中先降低后顯著上升(P<0.05),其中油酸和花生酸含量顯著上升(P<0.05),亞油酸含量顯著降低(P<0.05)。花生籽粒脂肪酶活力在發(fā)芽過程中先顯著上升后顯著下降;LOX活力在36 h達到最大值,48 h后活力顯著下降;POD活力在發(fā)芽48 h達到最大值,此后變化不顯著。POV和CGV在發(fā)芽過程中均呈現(xiàn)先顯著上升,60 h后顯著下降趨勢(P<0.05)。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亞油酸含量的變化與棕櫚酸、硬脂酸正相關(guān),與油酸、山芥酸、木蠟酸負相關(guān);油酸含量變化與花生烯酸、木蠟酸正相關(guān),與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花生酸負相關(guān);粗脂肪含量變化與脂肪酶活性、POV、CGV、POD活性負相關(guān),而脂肪酶活性與POV、CGV、POD活性正相關(guān)。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兰溪市| 江都市| 米易县| 浦县| 大港区| 江津市| 勃利县| 衡南县| 贵州省| 山丹县| 寿阳县| 仲巴县| 菏泽市| 安多县| 霍邱县| 仙游县| 江口县| 威宁| 高台县| 鱼台县| 临安市| 科尔| 民权县| 台湾省| 忻城县| 土默特左旗| 桑植县| 满洲里市| 慈溪市| 攀枝花市| 诏安县| 定边县| 长乐市| 乐昌市| 西安市| 镇原县| 绥江县| 泽库县| 图木舒克市| 永清县|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