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屠宰場的水體、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對雞肉微生物交叉污染有重要的影響。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家禽屠宰場水體、地面和與雞肉接觸的屠宰器械表面的細菌結(jié)構(gòu)及其耐藥基因攜帶狀況,并從中分離大腸桿菌進行耐藥性評估和腸桿菌基因間重復共有序列-聚合酶鏈式反應(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分析。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場的掛禽間、宰殺瀝血間、浸燙脫羽間、凈膛間、預冷間、包裝間、冷藏間、內(nèi)臟間區(qū)域采集水體,并用無菌紗布擦拭各區(qū)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基于16S rRNA V3~V4的Illumina高通量測序方法分析其菌群結(jié)構(gòu)多樣性,并從中分離大腸桿菌,分別用PCR對總細菌和大腸桿菌進行9大類耐藥基因的檢測分析和大腸桿菌的ERIC-PCR分型研究。結(jié)果表明:屠宰場不同區(qū)域水體、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均以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為主;優(yōu)勢菌屬為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嗜冷桿菌屬(Psychrobacter)和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等一些腐敗菌屬與致病菌屬。屠宰場不同區(qū)域的水體、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存在的耐藥基因種類較多,共檢測到21 種耐藥基因分布在這些樣品中,其中sulI、sulII、blaTEM、aadA1、floR、tetA、ereA和qnrS等8 種耐藥基因檢出率達88.9%以上,與從中分離的大腸桿菌耐藥基因檢出情況吻合度較低,這表明還存在其他攜帶耐藥基因的菌株,此外分離的大腸桿菌菌株多重耐藥現(xiàn)象嚴重。ERIC-PCR分型結(jié)果表明,大腸桿菌可以沿屠宰生產(chǎn)鏈進行克隆傳播。本實驗將為探究屠宰環(huán)境微生物與雞肉污染微生物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理論參考。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