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耐多藥奇異變形桿菌為宿主菌分離噬菌體,測定其生物學特性并評估其對雞胸肉的抑菌作用。方法:以耐多藥奇異變形桿菌為宿主菌分離噬菌體,透射電鏡觀察噬菌體形態(tài),測定噬菌體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一步生長曲線和噬菌體穩(wěn)定性;通過點斑法測定噬菌體宿主范圍;提取噬菌體基因組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采用結晶紫染色法、平板計數(shù)法評價噬菌體對生物被膜清除能力;采用平板計數(shù)法評價噬菌體對不同材料上生物被膜清除效果,以及測定4 ℃和25 ℃條件下噬菌體對雞胸肉的抑菌能力。結果:分離獲得一株長尾奇異變形桿菌噬菌體vB_PMC-PL1;全基因組分析該噬菌體屬于Demerecviridae家族Novosibvirus屬,未發(fā)現(xiàn)與毒力、抗生素耐藥性和整合酶相關的基因;vB_PMC-PL1最佳MOI為0.1、潛伏期為20 min、裂解量為106 PFU/cell;在pH 3~11、4~50 ℃條件下活性穩(wěn)定;宿主范圍顯示,vB_PMC-PL1不但能裂解奇異變形桿菌,還能裂解普通變形桿菌;平板計數(shù)結果顯示vB_PMC-PL1能有效清除不銹鋼和高密度聚乙烯上形成的細菌生物被膜。在4 ℃條件下vB_PMC-PL1處理6 h后,雞胸肉中細菌數(shù)量分別減少0.95(lg(CFU/g))(MOI=1 000)和1.01(lg(CFU/g))(MOI=10 000);在25 ℃條件下vB_PMC-PL1處理9 h后細菌數(shù)量分別減少1.50(lg(CFU/g))(MOI=1 000)和1.67(lg(CFU/g))(MOI=10 000)。結論:vB_PMC-PL1能夠裂解奇異變形桿菌和普通變形桿菌,并對奇異變形桿菌生物被膜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和清除作用,這不僅豐富了變形桿菌噬菌體資源庫,而且為變形桿菌噬菌體雞尾酒的開發(fā)與食品生物防控應用提供了參考。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