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學(xué)術(shù)科研之先,創(chuàng)食品科技之新
—— 中國食品雜志社
期刊集群
宰后早期豬肉、牛肉和雞肉中能量代謝及蛋白質(zhì)磷酸化
來源:食品科學(xué)網(wǎng) 閱讀量: 118 發(fā)表時間: 2017-06-15
作者: 張 爽,張 楠,朱良齊,李春保
關(guān)鍵詞: 異質(zhì)肉;乳酸脫氫酶;糖酵解;能量代謝
摘要:

目的:探討畜禽肉宰后能量代謝的差異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于宰后45 min測定雞肉、灰白(pale soft exudative,PSE)豬肉、正常豬肉和牛肉中糖原、ATP/ADP/AMP含量及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并提取肌漿和肌原纖維蛋白進(jìn)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鑒定,分析各組肉的磷酸化水平差異。結(jié)果:牛肉中糖原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正常豬肉組糖原和ATP含量顯著高于PSE豬肉組和雞肉組(P<0.05),而PSE豬肉組的LDH活性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肌漿蛋白SDS-PAGE ProQ染色表明,宰后45 min PSE豬肉組中6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顯著低于正常豬肉組(P<0.05),而另有6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顯著高于正常豬肉組(P<0.05)。牛肉組和雞肉組中分別有3 個和1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偏低,1 個條帶和8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明顯偏高。而肌原纖維蛋白電泳表明,牛肉中大部分蛋白質(zhì)的磷酸化水平處于最高值,而雞肉組處于最低值,豬肉介于兩者之間;PSE豬肉組中7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顯著低于正常豬肉(P<0.05);6 個條帶的磷酸化水平顯著高于正常豬肉(P<0.05)。結(jié)論:宰后異質(zhì)肉的形成受宰后糖原和ATP消耗速率、LDH活性的影響,同時與肌肉中糖酵解酶的磷酸化水平有關(guān)。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

微博| 南木林县| 郸城县| 手游| 灵川县| 阳城县| 文水县| 西安市| 巴南区| 类乌齐县| 北票市| 内丘县| 昭苏县| 奉化市| 商河县| 建湖县| 怀柔区| 双柏县| 平武县| 巴彦淖尔市| 上虞市| 本溪| 湘阴县| 朝阳县| 建始县| 西城区| 郎溪县| 黔西县| 宜丰县| 阜康市| 遵化市| 庐江县| 张家界市| 天气| 克什克腾旗| 临安市| 天台县| 建宁县| 双城市| 崇义县| 日照市|